浙江六横LNG外输管道全面推进建设

4月16日,国家管网首条自建海底管道工程——六横LNG外输管道全面推进建设。

4月16日,国家管网首条自建海底管道工程——六横LNG外输管道全面推进建设。

六横LNG外输天然气管道工程包含1条干线和2条LNG接收站注入支线,沿线新建站场1座(六横首站),春晓阀室1座,设计年输量96亿立方米。干线及注入支线均为管径1016毫米,设计压力10兆帕。干线起自六横首站,止于甬绍干线东段天然气管道春晓北站,线路全长约34.33公里。其中,海底管道19.60公里,陆上管道14.73公里。2条LNG接收站注入支线分别为:浙能六横LNG接收站至六横首站注入管线、中石化六横LNG接收站至六横首站注入管线。

六横LNG外输管道是甬绍天然气管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担沿海LNG登陆气化后输往省级干线管网、进而向全省用户供气的重要职责,是宁波、舟山、温州三大LNG接收站集中区域外输通道建设核心。建成后将形成“国网纵横输送、省内多环配送、省际互联互通”的天然气管网布局。


作为东西横向主干管道,甬绍天然气管道工程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上海支干线、川气东送二线横向通道联通。项目建成后,将构建海陆联通通道,实现海陆资源互补,提高区域管网密度和供气强度,有效提升管网可靠性。

项目大力推广全自动焊的应用,海底管道和陆地管道主体均采用全自动焊,能够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同时提高焊接速度和焊接效率。全自动焊环焊缝采用全自动超声(AUT)检测,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,缩短施工周期,提高焊接质量。海底管道采用海陆定向钻方式穿越海堤入海,可避免破坏海堤结构,有效降低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。DN600以上站场管道采用氩弧焊加气保护药芯焊丝组合自动焊的方式,大力提高焊接速度和质量。项目将对隧道洞渣采用综合利用处置方式,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利用,节约土地资源。站场阀室采用标准化安装成果,对大口径管道围绕设备及密集焊口采用模块化和橇装化,提升工艺设备集成度与预制率,推动集约化采购与机械化施工,可有效节约场站及阀室约10%~15%的占地面积,缩短约20%的施工周期,确保管道建设稳固高效。

据测算,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沿线市场补充96亿立方米天然气,填补浙江地区用气缺口,可替代标煤1650多万吨,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20多万吨,将为浙江地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提供重要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