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的时代浪潮中,晋西北腹地的兴县正上演着一场资源蝶变的精彩大戏。6月10日,随着天然气(煤层气)液化储气调峰提氦项目的正式签约,这座曾因资源依赖而寻求突围的县城,终于找到了撬动高质量发展的 “战略支点”。
从 “资源困局” 到 “产业高地”:兴县的破局之道
长期以来,兴县丰富的煤炭资源既是发展的 “金钥匙”,也是产业结构单一的 “紧箍咒”。但深谙 “转型方能破局” 的兴县决策者们,凭借敏锐的战略眼光,以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为突破口,在黄土高原上绘就了一幅产业升级的壮美画卷。通过 “传统产业升级”“新兴产业培育”“基础设施升级”的组合拳,兴县成功构建起新旧动能协同共进的产业生态,让沉睡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创新驱动的 “源头活水”。成功实现了从“单一资源依赖”向“多元产业协同”的华丽转身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,生动诠释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。
百亿项目落子,点燃发展 “新引擎”
此次签约的天然气(煤层气)液化储气调峰提氦项目,堪称兴县产业升级的 “扛鼎之作”。该项目由兴县经开区携手、山西万盛源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强强联合,总投资达 11.5 亿元。其科技含量与经济价值令人瞩目:投产后,每年可产出 48 万吨液化天然气,同步提取 32 万立方米氦气 —— 这种被誉为 “气体黄金” 的战略资源,不仅是航天、半导体等高端领域的关键原料,更填补了华北地区氦气自主供应的空白。据测算,项目年产值将突破 25 亿元,年贡献税费 1.5 亿元,还将创造 130 个高质量就业岗位,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 “强引擎”。
政企同心,护航项目 “加速跑”
“我们将主动作为、靠前服务,全力抓好土地等要素保障,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点、堵点问题,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,确保项目早落地、早投产、早见效。” 落地只是起点,高效推进才是关键。” 兴县县委副书记、县长梁文壮的表态掷地有声。
站在新的历史节点,兴县正以天然气(煤层气)液化储气调峰提氦项目为契机,向着更远的目标加速迈进。未来,这里不仅将成为华北地区清洁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,更有望在氦气资源开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。这场始于资源、成于创新的产业变革,正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,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可复制、可借鉴的 “兴县方案”。
参考资料综合自兴县新闻网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2日讯(记者 王婉莹) 供暖季以来,“日消费量保持在9亿立方米以上,每天动用近1亿立方米,国内气田保持高负荷生产,日均产量同比增加近2000万立方米,人民群众取暖用气得到较好保障。”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22日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