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一则环评公示,揭示了深圳港大鹏港区下洞作业区即将迎来重大规划调整。此次调整旨在对现有码头进行扩建,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液化天然气(LNG)运输需求,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。
深圳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LNG进口口岸,在保障区域能源供应方面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。根据全国沿海港口LNG码头布局发展意见,广东省LNG码头方案中,深圳港大鹏港区被定位为重要港址。目前,大鹏港区已规划布置4个LNG泊位,其中3个已投入运营,为珠三角地区的发电、工业、商业、交通和民生等领域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。
然而,随着全球LNG运输船舶的大型化趋势,现有泊位的等级已逐渐无法满足需求。据了解,下洞作业区当前岸线长1634米,已完全开发利用。该作业区原规划建设的1个1至9万方LNG泊位自2019年投产后,由于泊位等级偏低,接卸情况未达预期,LNG运输功能尚未充分发挥。
为解决这一问题,调整方案提出将下洞作业区现有的华安LNG泊位等级提升至15万GT,码头岸线长度调整至350米。调整后的下洞作业区将主要从事成品油、LPG和LNG运输,并兼顾外轮免税供油功能,保持港口性质与功能的稳定,同时实现规模扩容。预计到2030年,下洞作业区港口吞吐量将达到350万吨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,LNG动力船舶因其环保优势,正成为未来航运业的发展趋势。具备LNG接卸能力已成为衡量港口国际化水平和配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。
数据显示,2024年,深圳港LNG吞吐量累计突破1336万吨,已连续4年稳居全国前列。
此次深圳港大鹏港区下洞作业区的规划调整,不仅是对现有设施的升级,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布局。随着LNG需求的不断增长,深圳港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,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。
参考资料综合自深圳商报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2日讯(记者 王婉莹) 供暖季以来,“日消费量保持在9亿立方米以上,每天动用近1亿立方米,国内气田保持高负荷生产,日均产量同比增加近2000万立方米,人民群众取暖用气得到较好保障。”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22日表示。